說實在,2022年是非比尋常的一年。通脹升溫、央行強硬的加息取態,以及地緣政治局勢緊張,引致各種資產類別出現波動並大幅調整。更重要的是,主要經濟體正瀕臨衰退邊緣。
雖然現在預測有關市場調整結束可能言之尚早,但我們的專家認為,央行將在2023年展開寬鬆周期。此外,在2023年上半年之前,美國聯儲局可能調高聯邦基金利率至接近或高於5%,為今個加息周期的頂峰。細微差異在於此舉是政策轉向抑或暫停加息的訊號。
央行政策會否在上半年轉向?儘管已發展市場央行可能在2023年底前開始放寬貨幣政策(因為市場憂慮經濟增長多於通脹環境),但聯儲局和其他央行或會暫停加息,在扭轉政策方向前將利率維持於當前水平。在2023年第二季前,通脹必須回落至大部份央行可以暫停加息的水平,並要評估加息的影響,借用聯儲局所言,就是貨幣政策的累積緊縮效果。
如果各國央行未能加強控制通脹,屆時將面臨兩個抉擇:選擇容忍通脹(舉例說,通脹目前不再是加拿大央行在決策流程中唯一考慮的因素),或在超過市場預期的基礎上繼續收緊政策。後者可能會再度加劇金融市場波動。
一旦發生這種情況,全球央行將繼續對抗通脹,嚴待通脹見頂,並保持強硬的貨幣政策立場,繼而刺激美元走強。換言之,2022年的環境將保持不變 — 利好美元、利率趨升和股市波動加劇,以及通脹將在一段更長時間持續處於高水平。整體通脹將繼續主導市場氣氛,如果物價升幅尚未見頂,各國央行將需要進一步收緊貨幣政策。
就亞洲而言,我們觀察到中國的政策支持日益增加,區內經濟出現明顯的重啟跡象。廣泛亞洲經濟或會受惠於進一步全面經濟重啟(例如中國內地、香港、日本和台灣)及旅遊業復甦。南亞經濟體的疫苗接種率上升,推動區內重開邊境。值得注意的是,鑑於經濟放緩或衰退迫近,受環球需求下降影響較大的經濟體可能相對疲弱。
已發展市場央行預料將在2023年底前開始放寬政策,因為市場憂慮經濟增長多於通脹環境。在2023年上半年之前,聯邦基金利率預計會在約5%見頂。
經濟增長率重返疫前水平。我們的五年預測顯示,經濟衰退後,增長(及通脹)最終將重返2%,而增長可能面臨重大的下行風險。此外,我們認為市場尚未意識到,疫情相關的不明朗因素日增,已拖累經濟增長。
通脹率略高,但成因不同。我們預期,美國長期通脹率將由約2%攀升至略高於2%的水平,全球通脹率亦將出現類似調整。然而,通脹的成因將會改變,不但更趨全球化,而且在本質上更側重供應面。我們認為,這將加重央行應對通脹的難度,迫使政策官員容忍通脹升溫,甚至可能導致他們逐漸改變工作重點和任務。
無法突破長期低收益環境。雖然市場利率似乎正在突破40年以來的跌勢,但我們認為,市場將在未來數年重返低息環境,因為潛在增長率、勞動人口參與率和生產力仍然低迷,疫後的情況甚至更遜疫前。如果生產力缺乏顯著變化,我們認為收益將難以突破數十年來的走勢。
去全球化趨勢,尤其是中國與西方國家脫鈎,將推動企業加大投資本土供應鏈,並帶來通脹壓力。這亦可能加劇並延長地緣政治風險,近日有關歐盟晶片的立法正好反映相關趨勢。
對環境、社會及管治(ESG)的關注提高,可能會改變傳統宏觀經濟訊號,並延長財政支出的規劃年期。我們越來越有必要從ESG的角度建立日常投資建議。我們認為在2022/23年期間,ESG中的社會/可持續發展元素將變得更加重要。另外,氣候事件也越來越難以忽視。雖然無法精準模擬氣候事件的性質,但事件頻發,社會對有關問題的考量也日益舉足輕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