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03/2023
近期歐美銀行業的連串事件引發市場波動,投資者心中難免充滿疑慮,到底應如何作出投資部署?宏觀經濟策略部的資本市場及策略團隊從宏觀角度剖析過去數年的情況,以及我們如何向一些感到擔憂的投資者說明當中的利與弊。
疫情後利率上升。大約三年前,2019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在全球大流行。全球各地隨即開始鎖國封城,其後經歷了全球分發疫苗,實施跨境旅遊限制等階段,最終逐步重啟經濟。全球各國政府為盡量減低封鎖措施對經濟造成的影響,透過政府補貼及低利率等手段,提供數以萬億美元計的支持。
經濟體系內的貨幣供應過剩,加上商品和服務的供求失衡,推動全球通脹率升至數十年來未見的水平。隨著各國陸續解除封鎖,經濟得以站穩陣腳,央行的焦點隨即轉移至降低通脹。全球央行開始加息,當中部份央行的加息步伐較為進取。
利率大幅上升(主要是在北美洲),對部份民眾及企業造成打擊,因為在經濟放緩期間可能無法應付成本上升的壓力。眾所周知,加息對民眾造成的壓力之一,也許正是每月的按揭供款成本增加。企業也不例外,在不同程度上同樣面對加息壓力。
多家銀行倒閉增添不明朗因素。最近,歐美銀行業面臨困境,預示市場將會反覆波動。隨著市場正在消化這些由地區性銀行造成的持續影響,以及市場其他領域的潛在價格波動,預料短期內可能會更趨波動。隨著全球經濟消化去年的加息影響,我們認為美國通脹率將會持續下降(預期在年底前將降至4%)。如果有關估計屬實,即代表諸如美國聯儲局等央行的加息周期很可能快將結束(倘若尚未結束)。事實上,亞洲大部份新興市場經濟體的整體通脹率已開始回落。1綜觀亞洲地區,許多央行的立場已轉趨溫和,例如泰國和越南。2
市場波動往往會觸發投資者的不安情緒,繼而開始質疑本身的投資選擇。
要時刻作出明智的投資決策並不容易,尤其是在不明朗時期。面對壓力時,我們往往會不加思索,單憑直覺作出選擇,漠視當中的所有利弊得失。問題在於,單憑直覺倉促作出的決定,不一定可助我們實現長期財務目標。
每日,我們都會接觸到大量的市場評論和數據,不其然會對一些短期事件作出反應,導致投資期縮短。我們必須努力克服這些身為人類少不免存有的偏見(例如迴避虧損的心態,因為在心理上,失去的痛苦往往比獲得的快樂更為強烈)。
我們相信投資者都會認同一點:不應受到短期事件影響而改變長期投資計劃。長期目標的投資期應該根據不同的人生階段而改變。投資的核心目標是致力作出能夠增加獲利機率的決定,縱然無法保證一定成功。
如下圖所示,投資期超過三年會增加獲利的機率。下表顯示在四個不同年期內的回報及獲得正回報的機率:1年、3年、5年及10年(圖1)。
圖1:市場獲得正回報的機率高於負回報
標準普爾500價格指數(獲得正回報與負回報的機率)— 自1950年以來
資料來源:彭博資訊、宏利投資管理,資本市場策略。截至2023年3⽉31⽇。
以下三點值得注意:
圖2:投資期越長,回報越穩定
標準普爾500指數歷史回報(按年期劃分)— 自1950年以來
資料來源:彭博資訊、宏利投資管理,資本市場策略。截至2023年3⽉31⽇。
往績數據清楚顯示:市場在短期內上下大幅波動的情況較為明顯;但就中至長期而言,投資者獲得正回報的機率一般較高,有助實現財務目標。在市場短期波動期間應如何作出投資部署?以下這句話也許正好道出其中精髓:
「投資就像肥皂:接觸得越頻密,便會縮得越小。」
更優質收益─優先證券篇
在過去三年,優先證券的波幅略高於美國國庫債券,但低於美國按揭抵押證券和美國投資級別債券等其他對利率敏感的資產。優先證券的回報相對優於美國國庫債券、美國按揭抵押證券和投資級別債券。
更優質收益─環球多元資產收益篇
環球多元資產入息策略將繼續專注於一系列相關性較低,以及預期波幅相對較低的資產,從而締造較高及可持續的自然收益。
中港市場最新動態
中共第二十屆三中全會閉幕,會議提出對技術創新及自給自足等重點領域實施結構性改革。中國政府出台一些具體措施。大中華區股票團隊認為,中央政府不僅關注長期結構性改革,亦重視短期經濟目標。政府頒布一系列財政及貨幣政策,加大補貼及基建開支力度,應可支持內需更迅速復甦。
更優質收益─優先證券篇
在過去三年,優先證券的波幅略高於美國國庫債券,但低於美國按揭抵押證券和美國投資級別債券等其他對利率敏感的資產。優先證券的回報相對優於美國國庫債券、美國按揭抵押證券和投資級別債券。
更優質收益─環球多元資產收益篇
環球多元資產入息策略將繼續專注於一系列相關性較低,以及預期波幅相對較低的資產,從而締造較高及可持續的自然收益。
中港市場最新動態
中共第二十屆三中全會閉幕,會議提出對技術創新及自給自足等重點領域實施結構性改革。中國政府出台一些具體措施。大中華區股票團隊認為,中央政府不僅關注長期結構性改革,亦重視短期經濟目標。政府頒布一系列財政及貨幣政策,加大補貼及基建開支力度,應可支持內需更迅速復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