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
返回
選擇你的身份:
  • 個人投資者
  • 中介
  • 機構投資者

食品價格通脹出現的可能性有多大?

31/3/2021

過去十年,食品價格通脹未曾對金融市場帶來困擾,但我們相信這個情況可能即將改變。

食品價格問題令人深思

基於多個原因,食品價格走勢在過去十年顯著向下,而且表現遠遜於其他商品及資產類別。雖然食品價格在2020年下半年有所回升,但經濟合作及發展組織的長期預測顯示,實質食品價格將於未來十年維持或低於現有水平。1然而,我們的看法略有不同,並認為市場普遍低估食品價格進一步急升的風險。    

食品價格通脹經歷十年表現低迷後,升勢料將重臨(%)

資料來源:彭博資訊、宏利投資管理,截至2020年12月4日。綠色棒代表各資產類別的十年累積回報。藍色棒代表軟商品(食品項目)的六個月累積回報。

 

一般來說,食品價格通脹主要影響較低收入組別,原因是購買食品佔這些家庭的收入比重較高。因此,食品價格通脹意外急升或會擴闊貧富之間的收入差距,使本已受2019新型冠狀病毒疫情衝擊的經濟雪上加霜。

儘管至今各地政府為遏制疫情損害經濟而推出多項政策措施,有助避免出現金融危機,但我們必須了解量化寬鬆(全球應對經濟困境的關鍵對策)導致資產價格上漲,繼而令收入不平等的情況惡化。我們認為食品價格通脹持續,加上其他形式的惡性通脹重臨,將會對整體需求構成壓力,不利環球經濟的增長前景。

了解食品定價背後的供求動力

自2020年4月以來商品價格持續上漲

資料來源:Macrobond、宏利投資管理,截至2020年12月4日。

 

2019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促使食品價格通脹(以消費物價指數量度)急升,主要由於民眾對食品雜貨的需求上升,並由餐館和學校用餐轉為在家用餐。多國政府亦已建立戰略糧食儲備,避免本土經濟受到進一步的供應衝擊。供應方面,疫情導致食品加工廠關閉,為全球貿易帶來干擾。極端天氣事件頻生,例如美國、俄羅斯及巴西的旱災,以至中國、越南、馬來西亞和印尼的水災,亦對全球收成及供應鏈造成負面影響,導致農作物價格上漲。自2020年4月底至12月初期間,量度九類農作物價格的彭博農產品現貨指數上升約30%,至接近四年來的高位,逆轉了環球食品價格長達十年的跌勢。2

食品價格通脹持續高於去年整體通脹(%)

資料來源:Macrobond、宏利投資管理,截至2020年12月30日。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食品價格通脹於疫情前已在趨升。只要對廣泛經濟體的食品價格通脹(相對消費物價指數)進行概括分析,便可證實這一點。舉例說,墨西哥的消費物價指數食品通脹,升至較整體消費物價指數通脹高4.6個百分點。而在2018年第三季,消費物價指數食品通脹,較整體消費物價指數通脹低2.4個百分點。2

結構性供求動力

食品價格通脹上升不僅與2019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有關,結構性動力亦對決定物價水平擔當重要角色。

關鍵的結構性需求動力

新興市場人口與收入俱增,促使相關經濟體對蛋白質的需求上升。對於較貧困家庭來說,蛋白質需求的收入彈性遠高於較富裕家庭,實在不足為奇。民眾日益關注環保和肥胖問題,因此素食越來越受歡迎,令已發展市場家庭對蛋白質的需求亦隨之增加。

關鍵的結構性供應動力

現時有不少因素限制食品的供應。食品價格多年來一直向下,窒礙新的農業投資,以至農業供應增長無法追上需求;水資源供應和耕地減少(前者受全球暖化影響,後者源於侵蝕、污染和過度耕作),因而限制全球糧食生產增長;城市化和工業化(尤其是對新興市場來說)對農業用地帶來新的競爭;此外,瘟疫、水災及叢林大火等極端天氣事件伴隨氣候變化問題而增加,亦不利於農業收成。

社會不平等與糧食分配

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研究顯示,由於2019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爆發,導致去年面臨嚴重缺乏糧食安全(food insecurity)的人數可能增加一倍至接近2.65億人。³另一方面,樂施會預測每日有12,000人因疫情而死於飢餓。⁴

事實上,早於疫情爆發之前,糧食安全(food security)已構成挑戰,而與許多其他問題一樣,疫情令糧食安全更易受到影響。糧食安全不僅是貧困國家面對的挑戰,對富裕國家的影響亦日漸嚴重。舉例來說,美國有近2,800萬名成年人(即佔全國總成年人口的13%)表示其家庭偶爾或經常食不果腹。⁵此外,在疫情期間,輪候食物銀行的人數有增無減,而學校停課亦意味若干依靠學校提供每日膳食的兒童或會食不飽足。

根據聯合國糧食與農業組織,以下是構成糧食安全的四個重要支柱:

  1. 供應(Availability):即與糧食生產、分配和交換有關; 
  2. 獲取(Access):即與人們的負擔能力、偏好及分布有關;
  3. 利用(Utilization):即食品的質量和安全;及
  4. 穩定性(Stability):即是在一段期間内獲得糧食的能力。

人們的收入和階級不平等直接影響他們獲得已生產糧食的能力。在1998年憑藉福利經濟學的研究,獲頒諾貝爾獎的印度經濟學家Amartya Sen表示,造成飢荒的原因並非糧食供應短缺,而是因為人們缺乏金錢,而且更重要的是缺乏獲得已生產糧食的權力。⁶以非洲為例:自2000年起,非洲飢餓人口比例(以營養不足人口比例代表)上升25.8%,即使人均糧食生產量同時增加8.6%。⁷

社會不平等並非一個新的議題,但在過去十年,不平等情況有所惡化,一些發展亦令情況加劇:

  • 財政及發展計劃導致貧困國家增加債務負擔和採取緊縮措施。這些計劃通常包括取消糧食補貼、提高公共服務價格、降低工資、開放貿易和市場、撤銷管制以及國有資產私有化。有關政策無可避免導致國家債務負擔加重、經濟停滯不前和失業,而失業更令社會邊緣階層難以獲得糧食。重要的是,這些政策往往增加企業對食品生產和分配的權力及/或控制,舉例說,自由貿易協定通常為企業提供保障,並限制公眾干預。
  • 糧食投機活動:過去13年,全球推行多輪量化寬鬆措施,加上經濟停滯不前,形成低回報的環境,迫使投資者以非傳統方式獲取回報。這個情況令金融投機活動加速增長,亦為商品市場帶來影響,繼而使全球食品價格波幅加劇。
  • 徵地:外國直接投資包括購買土地/開發權,往往為發展中國家的增長帶來重要影響;然而,若缺乏適當規管,這些協議可能加重獲投資國家所承擔的外債。上述交易亦可能直接降低家庭對糧食生產過程的控制權,繼而帶來不利影響。農民遷離農地不單令其失去收割農作物的機會,對其收入和生計造成損失,更失去糧食供應的重要來源。城市發展亦可能導致環境惡化。
  • 糧食安全問題、社會動盪和貿易保護主義加劇:鑑於糧食供應短缺可能引發社會動盪,從國家安全的角度來看,與任何其他商品相比,糧食具有戰略的重要性。最近期的食品價格長期上漲趨勢可追溯至2011年,當時觸發「阿拉伯之春」運動。我們可以理解,政府有誘因扮演積極的角色,以減少糧食供應短缺的情況。政府可透過採取價格控制(國內政策)和貿易保護主義(外交政策)形式,或者結合兩者以保障糧食供應。不過,在全球化時代,單一經濟體試圖保護自身利益,可能會扭曲全球的供求平衡。我們認為只要全球食品價格輕微上漲,便可能令農業領域的貿易保護主義加劇。
  • 負債沉重:那些在私人和公共範疇均負債沉重,並容易受食品價格上漲影響的經濟體,將因食品價格突然飆升而變得更加脆弱。在這情況下,家庭將因收入減少而縮減糧食開支,企業作出農業投資的空間將會縮窄,政府透過糧食補貼和其他財政開支,以抵銷價格上升影響的財政空間亦會減少。在今天的環境,上述情況尤其顯得重要,因為疫情加劇了全球的債務負擔。 

Z分數(Z-scores)- 哪些經濟體最有可能受食品價格通脹所影響?

為客觀衡量哪些經濟體最易受食品價格通脹影響,我們為31個國家/地區計算出Z分數⁸。我們定期追蹤這31個國家/地區,並認為其代表全球經濟的表現。這是我們根據以下變數的多年平均值得出分數,而這些因素是反映食品價格波幅的良好指標:

  • 營養不足人口比例
  • 以佔國內生產總值百分比表示的食品淨出口
  • 可再生水資源
  • 耕地供應
  •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
  • 家庭食品消費佔家庭開支的百分比

透過計算上述變數的綜合Z分數,我們發現在所追蹤的31個主要經濟體/地區中,菲律賓、印度、印尼、越南和中國最易受食品價格上漲所影響(Z分數最高)。相反,澳洲、加拿大、新西蘭、挪威和美國則最不受食品價格上漲所影響(Z分數最低)。

Z分數-哪些經濟體最受食品價格通脹影響? 

資料來源:世界銀行、經濟學人信息部2018年全球糧食安全指數(2018 Global Food Security Index)、聯合國糧食與農業組織、宏利投資管理,截至2019年12月。所示結果是建基於31個經濟體的Z分數計算結果,用以綜觀全球經濟狀況。Z分數是根據以下各項計算:營養不足人口比例的多年平均值;佔國內生產總值百分比的食品淨出口;佔總可再生水資源百分比的農業取水量;人均國內總可再生水資源、耕地(人均公頃);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食品消費佔家庭開支的百分比。

計算結果的重點:

  • 與其他地區相比,亞洲仍更易受食品價格通脹升溫影響。
  • 我們可合理預期那些最易受糧食供應短缺影響的經濟體或會採取更多行動,以確保全球糧食和水資源供應鏈的安全。

影響

雖然食品價格與全球市場的密切關係,可能不如美國聯儲局的決策或宣布大規模財政方案般明顯,但我們應緊記糧食及/或水資源危機帶來龐大投資風險,對經濟、社會和地緣政治產生深遠影響。 

我們認為,市場低估了食品價格通脹及收入差距擴闊的相關風險,要求透過對經濟和機構進行必要結構性改革(包括重新分配財富和權力),以解決長期飢餓問題的聲音可能日漸強烈。這些問題湧現可能令政治風險加劇,在全球一些主要地區尤其明顯,這些地區的飢餓問題因疫情衝擊而惡化。

 

1 經濟合作及發展組織,2020年12月。

2 Macrobond,截至2020年12月4日。

3 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2020年4月21日。

4 “12,000 people per day could die from Covid-19 linked hunger by end of year, potentially more than the disease, Oxfam warns” ,樂施會,2020年7月9日。

5 “Tracking the COVID-19 Recession’s Effects on Food, Housing, and Employment Hardships”,美國財政預算與優先政策中心(Center on Budget and Policy Priorities),2021年1月15日。

6 《貧窮與饑荒:權利和匱乏的探討》(Poverty and Famines: An Essay on Entitlement and Deprivation),Amartya Sen,1981年。

7 聯合國糧食與農業組織,2020年11月30日。

8 Z分數描述一個數值與均值(平均值)之間的差距,是以距離均值的標準差計算。

  • 聯儲局開始放寬政策:優質美國信貸的潛在利好因素

    我們的分析顯示,在聯儲局減息後,美國投資級別信貸及優先證券歷來都表現向好。我們繼續看好這些資產類別,因其為尋求潛在吸引回報的固定收益投資者,提供了獨特投資機會。

    閱讀更多
  • 美國聯儲局減息─基金策略部署

    美國聯儲局在9 月會議上將基準利率下調了50 個基點至4.75%-5.0%,這或是寬鬆時代已經開始的訊號。我們基金如何部署應對市況及幫助投資者尋找機遇呢?

    閱讀更多
  • 聯儲局議息決定:並非十分意外,但未來的減息步伐如何?

    著聯儲局終於展開寬鬆周期,我們認為有三個重要主題值得注視。

    閱讀更多
查看全部
  • 聯儲局開始放寬政策:優質美國信貸的潛在利好因素

    我們的分析顯示,在聯儲局減息後,美國投資級別信貸及優先證券歷來都表現向好。我們繼續看好這些資產類別,因其為尋求潛在吸引回報的固定收益投資者,提供了獨特投資機會。

    閱讀更多
  • 美國聯儲局減息─基金策略部署

    美國聯儲局在9 月會議上將基準利率下調了50 個基點至4.75%-5.0%,這或是寬鬆時代已經開始的訊號。我們基金如何部署應對市況及幫助投資者尋找機遇呢?

    閱讀更多
  • 聯儲局議息決定:並非十分意外,但未來的減息步伐如何?

    著聯儲局終於展開寬鬆周期,我們認為有三個重要主題值得注視。

    閱讀更多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