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
返回

聯儲局「鷹派暫停加息」背後考慮的三個宏觀因素

15/6/2023

環球首席經濟師兼策略師 Frances Donald

美國聯儲局在6月份議息會議上維持利率不變。我們的基本情況預測是聯儲局確實有機會在7月加息,但顯然,我們須警愓一旦通脹回落或就業數據惡化,聯儲局便可能傾向在下一次會議維持利率不變。在本期市場通訊,環球首席經濟師兼策略師Frances Donald將探討聯儲局議息決定的三個重要啟示。

 

美國聯儲局自去年3月以來累計大幅加息500基點後,在6月份會議上暫停加息,政策利率維持在5.25%。會後聲明提到,本月維持目標利率不變,讓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得以收集「更多資料」,以釐定是否需要進一步收緊貨幣政策。然而,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成員亦暗示在年底前仍有可能加息兩次。總而言之,這次決議的訊息基本上可概括為:「經濟狀況轉佳,但息口將於較高水平維持更長時間。」

經濟狀況轉佳,因為經濟預測大體揭示經濟前景改善:2023年的經濟增長轉強,儘管仍然疲軟;至於2024年則輕微反彈,失業率升幅低於預期,在2024年底前為4.5%,以及更持久的核心通脹。

利率上升,正如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的「點陣圖」暗示,利率上升存在重大風險:儲局最快或於7月恢復加息,並可能在今年稍後時間再加一次息。我們的基本情況預測是聯儲局確實有機會在7月加息,但顯然,我們須警愓一旦通脹回落或就業數據惡化,聯儲局便可能傾向在下一次會議維持利率不變。

最重要的是,高息將維持更長時間。聯儲局主席鮑威爾在新聞發布會上提到通脹風險「呈上行趨勢」,減息可能要「留待數年之後」。換言之,鮑威爾正企圖淡化市場對提早減息的預期。

從全球角度來看,這並非嶄新舉措。在過去一年,我們注意到各國央行普遍展現兩個重大的取向:首先,在通脹環境下,及早和盡快採取行動將比反應遲緩為佳(即傾向提早加息)。其次,央行行動亦正反映暫停加息與政策轉向之間的分別。舉例說,澳洲儲備銀行以至較近期的加拿大央行,均於暫停加息後再度恢復加息。

關鍵在於影響澳洲儲備銀行及加拿大央行加息決定的宏觀因素:通脹水平持續高企,情況與現時的美國經濟及全球許多地區相若。

然而,對經濟分析師來說,最重要的問題與加息或加息幅度無關,反而是下一個利率寬鬆周期的形態如何。雖然主流分析可能關注聯儲局會否在下一次會議(7月28日)再次加息,但我們認為對投資者來說,更重要的問題是在預期美國經濟增長放緩的情況下,聯儲局將如何何時作出應對。

回顧聯儲局應對過去三次衰退的策略,其均在經濟明顯出現受壓跡象後隨即宣布減息。不過,這次情況可能略有不同。雖然我們仍預期聯儲局在2024年開始減息,但相對於過往周期,聯儲局將較不傾向放寬政策,尤其是在未來6至12個月。我們認為下一個寬鬆周期的發展和潛在減息幅度,將取決於未來衰退環境的三個特徵。

1. 物價或繼續回落,但通脹降至2%的目標仍渺茫

我們頗有信心美國整體通脹到年底將降至3%左右,但在短期內跌至2%或以下的機率低於過往。事實上,我們仍然認為供應面問題和全球因素令通脹重返2%的目標面對更大挑戰,有關因素包括去全球化、政治衝突,以及愈趨頻繁和嚴重的極端天氣事件。這不僅與聯儲局息息相關,全球央行亦無法置身事外,許多央行可能需要作出艱難的決擇:

  • 接受貨幣政策(特別是利率)對物價水平的影響力有限,並承認需要提高通脹目標,或
  • 積極實現各自的通脹目標,並以經濟增長作為代價,明白到這樣的政策決定或會引致更頻繁的衰退和較低的結構性增長。

2. 雙速經濟重現

美國不願看到的雙速經濟可能重現。雙速經濟是指製造業/貨品經濟領域處於較深度的收縮區間,但服務業和勞工經濟領域則表現相對強韌。重要的是,雖然美國失業率料將在未來一年上升,但升幅可能低於過往衰退期間的水平。我們認為勞動力供應將繼續是美國面對的問題(源於經濟結構轉型),並很可能對服務業造成最大影響。此外,雖然我們預期失業率將保持相對偏低,但勞工市場或會面對其他挑戰(例如,工時不足和工資增長低於長期趨勢)。這個情況或會為聯儲局和其他央行提供一些理據,以維持相對過往衰退期間較不寬鬆的貨幣政策。這就是我們認為聯儲局下一個減息周期的幅度,可能低於過往寬鬆周期的原因之一。

3. 經濟衰退或即將來臨,但資產價格仍有過高跡象

經濟衰退的憂慮或會加劇,但鑑於人工智能領域的進展令投資氣氛變得熾熱,美國主要股票指數似乎呈現截然不同的情況。然而,仔細觀察可見危機開始浮現。美國地區性銀行危機繼續滲透至更深層次,其對商業房地產領域的影響程度尚未完全明確,因此目前撇除其影響仍為時過早。

於過往的經濟周期,當銀行體系出現受壓跡象和股市下跌時,均會促使聯儲局逆轉緊縮政策立場,繼而觸發聯儲局托市行動,但本次經濟周期或與過往有所不同。既定假設可能不再適用,市場亦或許需要重新調整預期。

正如我們早前所述,各國央行的政策制定方針已有所改變,資產價格下跌很可能已成為央行決策的一個特點,而非須要解決的問題。因此,我們認為當聯儲局面對不同市場事件時,其實施超寬鬆政策的動力與過往相比或有減弱。宏觀環境日趨複雜,投資者務必審慎而行。

 

下載全份文件

 


 

 

  • 問與答:美國政府停擺對市場的潛在影響

    美國參議院未能於限期前通過撥款法案,導致聯邦政府自10月1日起迎來近七年來首次停擺。我們的多元資產方案團隊分享了市場於過去美國政府停擺期間的表現,以及投資者在不確定性環境中可以如何自處。

    閱讀更多
  • 關於聯儲局2025年首次減息的最新觀點

    時隔九個月,美國聯儲局在美國時間9月17日宣布再次減息25點子,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降至4厘至4.25厘。環球首席經濟師 Alex Grassino及高級環球宏觀策略師邵宇婷,分享他們對今次減息行動的觀點,以及剖析其對亞洲市場的潛在影響。

    閱讀更多
  • 美國關稅對印度出口的影響

    隨着印度進口美國商品的關稅上升,本文將從整體貿易動態、特定行業風險和宏觀經濟的角度,審視相關措施可能造成的影響。儘管在中期內,美印雙方透過談判達成協議仍是最有可能出現的結果,但我們亦會評估關稅持續構成的風險,並探討印度當局潛在的政策回應。

    閱讀更多
查看全部
  • The case for liquid real assets in a shifting inflation regime

    For over a decade, global investors operated under the assumption that inflation would remain subdued, anchored below 2% - a belief reinforced by central bank credibility and structural disinflationary forces like globalisation and technological deflation. However, the post-pandemic world has ushered in a new regime of structurally higher inflation risks, with evolving policy responses that make liquid real assets increasingly attractive.

    read more
  • Greater China Equities: Perspective for Q4 2025

    Heading into the final quarter of the year, we remain constructive, supported by the US Federal Reserve interest rate cutting cycle, Mainland’s demand-side stimulus, strategic priorities outlined in the 15th Five-Year Plan, continued recovery in corporate earnings and robust fund inflows.

    read more
  • Q&A: Potential market impact of a US government shutdown

    The US Senate failed to pass a last-minute funding deal, triggering the first federal government shutdown in nearly seven years starting from 1 October. Our Multi-Asset Solutions Team shares insights on how markets have responded during past shutdowns, and how investors can position themselves amid the uncertainty.

    read more
see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