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2019
MSCI 明晟於 2019 年 2 月 28 日宣布,增加中國 A 股在 MSCI 明晟指數中的比重,分三階段 (而非兩階段)將 A 股的納入因子由 5%調升至 20%,預計於 2019 年 11 月完成。此外,中 國中型 A 股將於 2019 年 11 月的階段一併納入,實施時間遠早於預期1。在本文,宏利資產管 理的投資團隊闡述其如何把握中國 A 股市場准入增加的機會作出部署,以及這項發展會為環 球投資者締造的機遇。
根據 MSCI 明晟在諮詢期收集的意見顯示,國際機構投資者傾向分三階段調高中國大型 A 股的比重,而非原先提議的兩階段,透過延長納入時間,減輕指數調倉執行期間的潛在交易壓力。此外,大部分投資者還建議, 中國中型 A 股應在大型股比重增加的同時一併納入 MSCI 明晟指數,從而更順暢地執行納入程序。這料可為 投資者提供更多取得超額回報的機會。
完成三個階段後,在 MSCI 明晟新興市場指數的預期成分股中,將包括 253 隻大型和 168 隻中型中國 A 股 (包括 27 隻中國創業板股票)2。這些 A 股佔指數 3.3%的比重。
問與答:美國政府停擺對市場的潛在影響
美國參議院未能於限期前通過撥款法案,導致聯邦政府自10月1日起迎來近七年來首次停擺。我們的多元資產方案團隊分享了市場於過去美國政府停擺期間的表現,以及投資者在不確定性環境中可以如何自處。
關於聯儲局2025年首次減息的最新觀點
時隔九個月,美國聯儲局在美國時間9月17日宣布再次減息25點子,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降至4厘至4.25厘。環球首席經濟師 Alex Grassino及高級環球宏觀策略師邵宇婷,分享他們對今次減息行動的觀點,以及剖析其對亞洲市場的潛在影響。
美國關稅對印度出口的影響
隨着印度進口美國商品的關稅上升,本文將從整體貿易動態、特定行業風險和宏觀經濟的角度,審視相關措施可能造成的影響。儘管在中期內,美印雙方透過談判達成協議仍是最有可能出現的結果,但我們亦會評估關稅持續構成的風險,並探討印度當局潛在的政策回應。
2019 年 11 月後的 A 股比重3 :
*宏利資產管理根據 A 股佔 MSCI 明晟中國指數 10.4%的比重作出估算
宏利資產管理大中華股票高級投資組合經理謝企剛認為,隨著中國 A 股市場邁向全面納入指數,將為市場帶 來「機構化」 4的機會,因為在這個目前主要由零售投資者推動的市場上,外資參與度將會提高。
謝企剛認為,這發展將鼓勵採用更有紀律的投資策略,與台灣和韓國所見的情況相若(由部分至其後全部納 入 MSCI 明晟指數)。「宏利資產管理目前在多個策略上均投資於 A 股市場,為我們提供投資於 A 股市場以 外不存在的中國增長動力機遇。」根據謝企剛的觀察,這些公司將包括(但不限於)消費、康健護理、科技 行業等若干範疇。「我們將繼續物色可持續提供強勁增長,而且估值合理的股票機遇。」謝企剛又預期,隨 著環球指數提高中國 A 股的比重,這些投資組合比重將逐步增加。 宏利資產管理高級投資組合經理方君明認為,有關改變對已經涵蓋深圳 A 股的大灣區增長及收益策略來說有 利。
「我們對 A 股極感興趣的主因,是其獨特的商業模式和管理層質素改善,多於其獲納入 MSCI 明晟指數對資金流入的幫助。」投資團隊將與宏利資產管理北京合營公司泰達宏利5的專業投資人員緊密合作,以掌握當地的最新政策和變化,以及行業發展的最新情況。
1 MSCI 明晟:MSCI 增加中國 A 股在 MSCI 指數中的比重,2019 年 2 月 28 日。
2 大部分科技公司在中國創業板首次招股上市,因此中國創業板被視為中國版「納斯達克」。按股票數目和經自由流通量調整的市值計,中國創業板 約佔中國 A 股市場五分之一比重,經自由流通量調整的市值大於深圳主板和中小板。
3 MSCI 明晟,2018 年 12 月。
4 逐漸由機構投資者主導,而非個人或零售投資者。
5 泰達宏利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中國為基地,是宏利金融(49%)與北方國際信託股份有限公司(51%,天津泰達投資控股有限公司旗下的公司)的 合營公司。
問與答:美國政府停擺對市場的潛在影響
美國參議院未能於限期前通過撥款法案,導致聯邦政府自10月1日起迎來近七年來首次停擺。我們的多元資產方案團隊分享了市場於過去美國政府停擺期間的表現,以及投資者在不確定性環境中可以如何自處。
關於聯儲局2025年首次減息的最新觀點
時隔九個月,美國聯儲局在美國時間9月17日宣布再次減息25點子,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降至4厘至4.25厘。環球首席經濟師 Alex Grassino及高級環球宏觀策略師邵宇婷,分享他們對今次減息行動的觀點,以及剖析其對亞洲市場的潛在影響。
美國關稅對印度出口的影響
隨着印度進口美國商品的關稅上升,本文將從整體貿易動態、特定行業風險和宏觀經濟的角度,審視相關措施可能造成的影響。儘管在中期內,美印雙方透過談判達成協議仍是最有可能出現的結果,但我們亦會評估關稅持續構成的風險,並探討印度當局潛在的政策回應。